東吳大學教師授課計劃表

檔案產生時間:2022/12/5 上午 05:15:00
本表如有異動,於4小時內自動更新
一、課程基本資料 Course Information
科目名稱 Course Title:
(中文)近代中國政治文化史(中國史)
(英文)CULTURAL HISTORY OF POLITICS IN MODERN CHINA
開課學期 Semester:111學年度第1學期
開課班級 Class:歷史二
授課教師 Instructor:劉龍心 LIU, LONG-HSIN
科目代碼 Course Code:BHI29101 單全學期 Semester/Year:單 分組組別 Section:(中國史)
人數限制 Class Size:60 必選修別 Required/Elective:選 學分數 Credit(s):2
星期節次 Day/Session: 二34  前次異動時間 Time Last Edited:111年06月21日14時40分
歷史學系基本能力指標 Basic Ability Index
編號
Code
指標名稱
Basic Ability Index
本科目對應之指標
Correspondent Index
達成該項基本能力之考評方式
Methods Of Evaluating This Ability
1掌握基本歷史知識的能力
The ability to master the basic knowledge of history.
》出缺席狀況
》課堂討論與表現
》報告(含個人或小組、口頭或書面、專題、訪問、觀察等形式)
》作業成績
》展演
2搜尋與判讀資料的能力
The ability to search and analyze data
  
3團體合作的能力
The ability to cooperate in groups
》課堂討論與表現
》報告(含個人或小組、口頭或書面、專題、訪問、觀察等形式)
》作業成績
》實作(含分組演練/合作等)
》資料蒐集與分析
》團隊參與
4口訪和田野調查的能力
The ability to do oral interviews and fieldwork
  
5歷史思維的能力
The ability to do historical thinking
》課堂討論與表現
》報告(含個人或小組、口頭或書面、專題、訪問、觀察等形式)
》作業成績
》展演
》資料蒐集與分析
6口語表達和書寫溝通的能力
The ability of oral and written communication
  
7發揮文化創意的能力
The ability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development
》課堂討論與表現
》報告(含個人或小組、口頭或書面、專題、訪問、觀察等形式)
》展演
》實作(含分組演練/合作等)
》資料蒐集與分析
》團隊參與
8寫作與研究的能力
The ability to do academic writing and research
  
二、指定教科書及參考資料 Textbooks and Reference
(請修課同學遵守智慧財產權,不得非法影印)
●指定教科書 Required Texts
1.Henrietta Harrison, The making of the Republican citizen: political ceremonies and symbols in China, 1911-1929,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9.
2.林.亨特(Lynn Hunt)著,江振寬譯,《新文化史》(台北:麥田出版社,2002年)。
3.洪長泰,《新文化史與中國政治》(台北:一方出版社,2003年)。
4.陳蘊茜,《崇拜與記憶:孫中山符號的建構與傳播》(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
5.孫江主編《新史學》,第8卷「歷史與記憶」(北京:中華書局,2014年)。
6.高彥頤(Ko, Dorothy),《纏足:「金蓮崇拜」盛極而衰的演變》(台北:左岸文化出版社,2007年)。

●參考書資料暨網路資源 Reference Books and Online Resources
1.關曉紅,《科舉停廢與近代中國社會》(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3年)。
2.余英時,〈中國知識分子的邊緣化〉,收入:《中國文化與現代變遷》(台北:三民書局,1992年),頁33-50。
3.李孝悌,《清末的下層社會啟蒙運動》(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2年)。
4.趙世瑜,《眼光向下的革命──中國現代民俗思想史論(1918-1937)》(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99年)。
5.林志宏,《民國乃敵國也:政治文化轉型下的清遺民》(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2009年)。
6.黃金麟,《歷史、身體、國家:近代中國的身體形成,1895-1937》(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2001年)。
(其他單篇論文及網路資源將於開學第一週紙本授課大綱中詳列)
7.楊瑞松,《病夫、黃禍與睡獅:「西方」視野的中國形象與近代中國國族論述想像》 (台北:政大出版社,2010年)。
三、教學目標 Objectives
近代以來,王權衰落,帝制覆亡,維繫傳統政治社會秩序的三綱六紀思想,隨之鬆動;維繫社會流動管道的科舉制度,也在帝制崩解前逐步停廢,影響所及,四民社會解體,士商關係改變,新興傳播媒介的出現,在在衝擊著傳統中國的政治社會結構。而近代民族國家的建立,不但徹底消解了普遍王權(universal kingship)的神秘性,更使得帝國之民從傳統政治秩序中掙脫出來,國家成了一個「想像的共同體」,而各種不同的政治符碼(political symbol)亦成為國家、國民統合過程中,形塑國家認同的要件。統治者往往透過各種文化控制的手段,改造國民的身體、思想、行為與認同;另一方面,從傳統家族倫理秩序游離而出的「新民」,不再是歷史舞台上的沈默者,在新的國家體制之下,人民成為牽動現代政治社會發展不可忽視的一群,大眾文化崛起,知識分子必須轉向民眾學習,多元認同成為帝制走向共和的另一表徵。本課程計畫以一學期為期,以專題講授方式,針對上述種種議題展開討論,以期同學對政治文化史的研究視角有所領略。
The fall of the Qing dynasty engendered tremendous impact on Chinese socio-political structure. Traditional cardinal guides and constant virtues were limped. The construction of nation-state not only totally crumbles the enigmatic “universal kingship,” but encouraged the imperial subjects to relieve themselves from the old political order as well, and moreover, devoted themselves into an “imagined community,” which, as B. Anderson advocated, had to be integrated by various inventions of political symbols for the formation of national identity. To achieve this goal, the ruling class generally control and articulate policies on culture to reform or reconstruct the body, ideology, behavior and identity of the people. On the other hand, the “new people,” who gradually dissociate from the ethics of family were no longer silent on the stage of history. Their influence could not be disregarded under the new system of nation-state. The rise of popular culture also stimulates the intellectual to learned from people and thus created the multiple identity, which were the magnificent attribute of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imperial to republic system.
My lecture will be focus on several thematic subjects to enrich the understanding of modern Chinese culture and politics. The junior and senior students are welcome to enroll this one-semester course. Energetic participation and active discuss are required.
四、課程內容 Course Description
整體敘述 Overall Description
本課程共分四大單元,皆以中國近代史為範圍,討論政治如何介入日常生活與文化的各個面向,以及文化在政治中的作用。課程配合影視教學、桌遊等方式,以期同學能夠從政治文化史的角度領略無所不在的文化控制和權力機制。
導言
•什麼是政治文化史?
•學術轉向中的政治文化史
第一單元 科舉停廢與四民社會的解體
•從內聖外王到升官發財
•休閒生活中的權力遊戲:陞官圖
•四民社會解體
第二單元 政治「空間」的塑造
•王權釋放
•地方與國家
•紀念空間
第三單元 文化政治
•紀念日
•國語運動
•國族符碼
第四單元 塑造新國民
•義務教育
•通俗讀物
•新禮儀
•新國民的身體
分週敘述 Weekly Schedule
五、考評及成績核算方式 Grading
本科目 ☑同意/☐不同意 期末退修
配分項目 Items 次數 Times 配分比率 Percentage 配分標準說明 Grading Description
  100%1. 平時成績:70%
本課程為二三四年級選修課,上課方式以討論為主,講授為輔,部分單元將配合桌遊、影視教學,請同學按課程進度依序閱讀,並於課堂上討論,討論表現為評定平時成績的主要依據。請同學準時上課,積極參與討論。缺曠課若無事先請假,累計至點名次數1/3(含)以上者,該學期平時作業成績不得列入學期成績計算。遲到、早退兩次,以一次曠課計。病假以醫生證明為憑,並於次週請假;事假、公假請於一週前告知,逾期不受。開學第一週出席狀況列入點名次數計算。期中退選須經教師同意後才能申請。
2. 報告成績:30%
本課程不考期中考及期末考,期末繳交分組報告一份,以為期末報告成績。報告格式於網路學園公布,請同學按格式撰寫,不得遲交,逾期不受。本課程之分組討論,各組同學可約期討論,亦可透過Tronclass分組交換意見。作業如涉抄襲、盗拷網路、替同學代作、不聞不問等等非榮譽行為,該作業以零分計算。
配分比率加總 100%  
六、授課教師課業輔導時間和聯絡方式 Office Hours And Contact Info
●課業輔導時間 Office Hour
星期三 13:00-15:00
星期四 13:00-15:00
●聯絡方式 Contact Info
研究室地點 Office:教師研究二大樓Q113室 EMAIL:ophelia@gm.scu.edu.tw;longhsin.liu@gmail.com
聯絡電話 Tel:6198 其他 Others:
七、教學助理聯絡方式 TA’s Contact Info
教學助理姓名 Name 連絡電話 Tel EMAIL 其他 Others
八、建議先修課程 Suggested Prerequisite Course
九、課程其他要求 Other Requirements
十、學校教材上網、數位學習平台及教師個人網址 University’s Web Portal And Teacher's Website
學校教材上網網址 University’s Teaching Material Portal:
東吳大學Moodle數位平台:http://isee.scu.edu.tw
學校數位學習平台 University’s Digital Learning Platform:
☐東吳大學Moodle數位平台:http://isee.scu.edu.tw
☑東吳大學Tronclass行動數位平台:https://tronclass.scu.edu.tw
教師個人網址 Teacher's Website:
其他 Others:
十一、計畫表公布後異動說明 Changes Made After Posting Syllab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