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吳大學教師授課計劃表

檔案產生時間:2022/12/5 上午 05:15:00
本表如有異動,於4小時內自動更新
一、課程基本資料 Course Information
科目名稱 Course Title:
(中文)臺灣環境史(臺灣史)
(英文)ENVIRONMENTAL HISTORY OF TAIWAN
開課學期 Semester:111學年度第1學期
開課班級 Class:歷史三
授課教師 Instructor:曾獻緯 TSENG, HSIEN-WEI
科目代碼 Course Code:BHI26401 單全學期 Semester/Year:單 分組組別 Section:(臺灣史)
人數限制 Class Size:60 必選修別 Required/Elective:選 學分數 Credit(s):2
星期節次 Day/Session: 一78  前次異動時間 Time Last Edited:111年09月04日20時36分
歷史學系基本能力指標 Basic Ability Index
編號
Code
指標名稱
Basic Ability Index
本科目對應之指標
Correspondent Index
達成該項基本能力之考評方式
Methods Of Evaluating This Ability
1掌握基本歷史知識的能力
The ability to master the basic knowledge of history.
》出缺席狀況
》課堂討論與表現
》報告(含個人或小組、口頭或書面、專題、訪問、觀察等形式)
》作業成績
2搜尋與判讀資料的能力
The ability to search and analyze data
》出缺席狀況
》課堂討論與表現
》報告(含個人或小組、口頭或書面、專題、訪問、觀察等形式)
》作業成績
3團體合作的能力
The ability to cooperate in groups
》出缺席狀況
》課堂討論與表現
》報告(含個人或小組、口頭或書面、專題、訪問、觀察等形式)
》作業成績
4口訪和田野調查的能力
The ability to do oral interviews and fieldwork
》出缺席狀況
》課堂討論與表現
》報告(含個人或小組、口頭或書面、專題、訪問、觀察等形式)
》作業成績
5歷史思維的能力
The ability to do historical thinking
》出缺席狀況
》課堂討論與表現
》報告(含個人或小組、口頭或書面、專題、訪問、觀察等形式)
》作業成績
6口語表達和書寫溝通的能力
The ability of oral and written communication
  
7發揮文化創意的能力
The ability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development
  
8寫作與研究的能力
The ability to do academic writing and research
  
二、指定教科書及參考資料 Textbooks and Reference
(請修課同學遵守智慧財產權,不得非法影印)
●指定教科書 Required Texts
包茂紅,《環境史學的起源和發展》,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
梅雪芹,《環境史硏究敘論》,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11。
曾品滄,〈物競與人擇:荷治與明鄭時期臺灣的農業發展與環境改造〉,《國史館學術集刊》,14(2007.12),頁1-38。
曾華璧,〈釋析十七世紀荷蘭據臺時期的環境探索與資源利用〉,《臺灣史研究》18:1(2011.3),頁1-39。
林偉盛,〈論早期臺灣鹿皮貿易史的研究:由曹著《近世臺灣鹿皮貿易考》談起〉,《臺灣史研究》,21:3(2014.9),頁 181–218。
曹永和,《近世臺灣鹿皮貿易考:青年曹永和的學術啟程》,臺北:遠流出版社,2011,頁114-228。
劉翠溶,〈漢人拓墾與聚落之形成:臺灣環境變遷之起始〉,收入劉翠溶、伊懋可,《積漸所至:中國環境史論文集(上)》,臺北: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1995,頁295-347。
李文良,〈積泥成埔:清代臺江內海「港口濕地」的築塭與認墾〉,《臺灣史研究》,26:3(2019.9),頁1–37。
古偉瀛、陳偉智,〈作大水的宜蘭史:天然災害、現代性與日常生活〉,收入石雅如、許美智編,《蘭陽溪生命史:「宜蘭研究」第五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宜蘭:宜蘭縣史館,2004,頁491-524。
戴寶村、蔡蕙頻,〈災害史的歷史論析:《昭和十年臺灣震災誌》與《九二一震災重建經驗》〉,《臺灣文獻》,60:4(2009.12),頁351-388。
張素玢,《濁水溪三百年:歷史•社會•環境》,臺北:衛城出版社,2014。
顧雅文,〈探尋家鄉的水文化〉,《土木水利》46卷1期(2019),頁31-37。
陳國棟,〈臺灣的非拓墾性伐林(約1600-1976)〉,《臺灣的山海經驗》,頁281-318。
洪廣冀,〈林學、資本主義與邊區統治:日治時期林野調查與整理事業的再思考〉,《臺灣史研究》,第11卷第2期(2004.12),頁77-144。
蕭新煌主編,《台灣地方環境的教訓:五都四縣的大代誌》,高雄:巨流,2015。
曾華璧,《戰後臺灣環境史:從毒油到國家公園》,臺北:五南,2011。
范燕秋,《疾病、醫學與殖民現代性》,臺北;稻鄉出版社,2005。
劉翠溶、劉士永,〈臺灣歷史上的疾病與死亡〉,《臺灣史研究》4:2(1999.6),頁89-132。
林宜平,〈對蚊子宣戰:DDT與二次戰後臺灣的瘧疾根除〉,《健康與社會:華人衛生新史》,臺北:聯經出版公司,2013,頁175-208。
顧雅文,〈日治時期臺灣瘧疾防遏政策:「對人法」?「對蚊法」?〉,《臺灣史研究》, 11:2(2004.12),頁185-222。
薛月順,〈吳郭魚在台灣(1946-1980)—外來種之適應問題探討〉,《國史館館刊》,64期(2020.06),頁139-176。
顧雅文,〈日治時期臺灣的金雞納樹栽培與奎寧製藥〉,《臺灣史研究》,18:3(2011.9),頁47-91。
●參考書資料暨網路資源 Reference Books and Online Resources
三、教學目標 Objectives
本課程透過研讀台灣環境史研究相關成果,了解全球環境史研究的趨勢,探討其中臺灣史案例特色,思考造成臺灣環境變遷的種種因素,進而培養對臺灣環境史相關議題的興趣。並藉由課程教材閱讀與討論中,訓練學生尋找與解讀環境史相關史料的能力。
This course is designed to focus on historiography of environmental history. The major goal is to understand environmental history within the context of global history and particularly concentrate on the cases from Taiwan history. Through ruminating various factors regarding Taiwan environmental changes, this course encourages students to interest in the topics of Taiwanese environmental history. By the end of this semester, students should have a good understanding of the following, finding materials, analyzing them, and being capable to illustrate them.
四、課程內容 Course Description
整體敘述 Overall Description
第一週 課程介紹
第二週 什麼是環境史?
1. 包茂紅,《環境史學的起源和發展》,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頁3-24。
2. 莎拉.瑪札(Sarah Maza)著;陳建元譯,《想想歷史》,臺北:時報文化,2018,頁181-192。
第三週 殖民環境政策
1. 曾品滄,〈物競與人擇:荷治與明鄭時期臺灣的農業發展與環境改造〉,《國史館學術集刊》,第14期(2007年12月),頁1-38。
2. 曾華璧,〈釋析十七世紀荷蘭據臺時期的環境探索與資源利用〉,《臺灣史研究》,第18卷第1期(2011年3月),頁1-39。

第四週 狩獵、貿易與環境
1. 曹永和,《近世臺灣鹿皮貿易考:青年曹永和的學術啟程》,臺北:遠流出版社,2011,頁114-228。
2. 王相華、王玉婷、伍淑惠、蘇聲欣,〈臺灣梅花鹿磨角行為對墾丁高位珊瑚礁森林樹木的危害〉,《臺灣林業科學》,第134卷第3期(2019年),頁207-215。
第五週 開發與環境變遷
1. 劉翠溶,〈漢人拓墾與聚落之形成:臺灣環境變遷之起始〉,收入劉翠溶、伊懋可,《積漸所至:中國環境史論文集(上)》,臺北: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1995,頁295-347。
2. 李文良,〈積泥成埔:清代臺江內海「港口濕地」的築塭與認墾〉,《臺灣史研究》,第26卷第3期(2019年9月),頁1–37。
第六週 休假
第七週 天然災害
1. 古偉瀛、陳偉智,〈作大水的宜蘭史:天然災害、現代性與日常生活〉,收入石雅如、許美智編,《蘭陽溪生命史:「宜蘭研究」第五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宜蘭:宜蘭縣史館,2004,頁491-524。
2. 戴寶村、蔡蕙頻,〈災害史的歷史論析:《昭和十年臺灣震災誌》與《九二一震災重建經驗》〉,《臺灣文獻》,第60卷第4期(2009年12月),頁351-388。
第八週 水文與環境變遷

1. 顧雅文,〈探尋家鄉的水文化〉,《土木水利》,第46卷1期(2019年),頁31-37。
2. 張素玢,《濁水溪三百年:歷史•社會•環境》,臺北:衛城出版社,2014,頁25-108。
第九週 期中考
第十週 校外實察 暫定5/1日北投地區 吳亮衡先生導覽
第十一週 帝國森林政策
1. 洪廣冀,〈從「臺灣之恥」到「發展最速的產業」:再思日治時期臺灣的科學林業與工業化〉,《臺灣史研究》,第25卷第3期(2018年9月),頁83–140。。
2. 陳國棟,〈臺灣的非拓墾性伐林(約1600-1976)〉,《臺灣的山海經驗》,臺北:遠流,2005,頁281-318。
第十二週 工業與環境污染
1. 蕭新煌,〈新北都:變臉的城鄉〉,蕭新煌主編,《台灣地方環境的教訓:五都四縣的大代誌》,高雄:巨流,2015,頁75-110。
2. 曾華璧,《戰後臺灣環境史:從毒油到國家公園》,臺北:五南,2011,頁22-43。
第十三週 疾病與環境控制
1. 范燕秋,《疾病、醫學與殖民現代性》,臺北;稻鄉出版社,2005,頁235-280。
2. 劉翠溶、劉士永,〈臺灣歷史上的疾病與死亡〉,《臺灣史研究》,第4卷第2期(1999年6月),頁89-132。
第十四週 超越國家的生態戰爭
1. 林宜平,〈對蚊子宣戰:DDT與二次戰後臺灣的瘧疾根除〉,《健康與社會:華人衛生新史》,臺北:聯經出版公司,2013,頁175-208。
2. 顧雅文,〈日治時期臺灣瘧疾防遏政策:「對人法」?「對蚊法」?〉,《臺灣史研究》, 第11卷第2期(2004年12月),頁185-222。
第十五週 外來種與社會
1. 薛月順,〈吳郭魚在台灣(1946-1980)—外來種之適應問題探討〉,《國史館館刊》,第64期(2020.06),頁139-176。
2. 顧雅文,〈日治時期臺灣的金雞納樹栽培與奎寧製藥〉,《臺灣史研究》,第18卷第3期(2011年9月),頁47-91。
第十六週 期末報告
第十七週 課程總結與討論
第十八週 期末考
●分週敘述 Weekly Schedule
週次 Wk 日期 Date 課程內容 Content 備註 Note

1

9/5 課程介紹   

2

9/12 什麼是環境史?   

3

9/19 殖民環境政策   

4

9/26 狩獵、貿易與環境   

5

10/3 開發與環境變遷   

6

10/10 國慶日放假   

7

10/17 水文與環境變遷   

8

10/24 帝國森林政策   

9

10/31 記憶珊瑚-柯金源紀錄片討論   

10

11/7 疾病與環境控制   

11

11/14 戰後台灣的森林開發與環境治理:從高山農場和大雪山林業公司談起/侯嘉星(中興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   

12

11/21 劉翠溶院士演講 本週不上課,補11/16日陶晉生院士歷史講座:劉翠溶院士演講

13

11/28 超越國家的生態戰爭   

14

12/5 外來種與社會   

15

12/12 工業與環境污染   

16

12/19 期末報告   

17

12/26 課程總結與討論   

18

1/2 彈性教學   
五、考評及成績核算方式 Grading
本科目 ☑同意/☐不同意 期末退修
配分項目 Items 次數 Times 配分比率 Percentage 配分標準說明 Grading Description
出席1740%因故無法出席者,事前應向授課教師請假。無故遲到早退者,每兩次等同缺席一次。無故缺席者,每次扣五分,逾五次者,每次仍扣學期成績五分,扣至總成績零分為止。
報告130%3、 個人期末報告:以下二擇一,1.任選台灣環境史相關書目,撰寫書評。報告內容包括研究視角、基本架構、關鍵史料、主要貢獻或侷限、提問等.字數3,000字以上。10/31繳交書評計畫(1,000字左右),12/19繳交全文。2.利用課程閱讀資料,整合其內容,撰寫研究討論,包括研究史回顧、未來可發展的議題等。10/31繳交研究與討論計畫(1,000字左右),12/19繳交全文。


平時作業230%1.任選3篇課程閱讀資料,撰寫摘要,每篇論文的摘要篇幅以一頁為限,內容需提及該論文的研究意識、史料、推論過程、主要論點、提問,不符標準予以退件。10/31繳交2篇,12/19繳交1篇;2.演講心得,這學期有安排兩場專題演講,於隔週繳交心得,字數500字。
配分比率加總 100%  
六、授課教師課業輔導時間和聯絡方式 Office Hours And Contact Info
●課業輔導時間 Office Hour
請同學們先用電郵預約時間,以便安排Office Hour,進行討論與意見交流
●聯絡方式 Contact Info
研究室地點 Office: EMAIL:m28433433@gmail.com
聯絡電話 Tel: 其他 Others:
七、教學助理聯絡方式 TA’s Contact Info
教學助理姓名 Name 連絡電話 Tel EMAIL 其他 Others
八、建議先修課程 Suggested Prerequisite Course
九、課程其他要求 Other Requirements
1、考量到疫情因素與保障本校生權益,不開放非本校生之旁聽。本校生非歷史學系而欲旁聽者,請事先取得教師同意。
2、倘因疫情而需遠距教學時,將採用Microsoft Teams程式,請先確認與熟悉使用方式。
3、請同學定時登錄東吳大學moodle行動數位平台,並確認所留信箱可以正常收信。
4、以相互尊重與不影響上課為最高原則。
5、有任何問題,歡迎隨時舉手或課後反應。
6、手機請轉靜音模式或關機。
7、如與課程無關,請勿隨意使用手機或筆電等電子設備。
8、單項成績不可為零分
9、課程內容,將配合學生學習狀況進行調整
十、學校教材上網、數位學習平台及教師個人網址 University’s Web Portal And Teacher's Website
學校教材上網網址 University’s Teaching Material Portal:
東吳大學Moodle數位平台:http://isee.scu.edu.tw
學校數位學習平台 University’s Digital Learning Platform:
☐東吳大學Moodle數位平台:http://isee.scu.edu.tw
☐東吳大學Tronclass行動數位平台:https://tronclass.scu.edu.tw
教師個人網址 Teacher's Website:
其他 Others:
十一、計畫表公布後異動說明 Changes Made After Posting Syllab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