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吳大學教師授課計劃表

檔案產生時間:2020/9/18 上午 11:51:05
本表如有異動,於4小時內自動更新
一、課程基本資料 Course Information
科目名稱 Course Title:
(中文)新媒介與政治
(英文)NEW MEDIA AND POLITICS
開課學期 Semester:108學年度第2學期
開課班級 Class:政二A
授課教師 Instructor:蔡韻竹 TSAIYUN-CHU
科目代碼 Course Code:BPO25601 單全學期 Semester/Year:單 分組組別 Section:
人數限制 Class Size:53 必選修別 Required/Elective:選 學分數 Credit(s):3
星期節次 Day/Session: 三34E  前次異動時間 Time Last Edited:109年02月12日15時02分
政治學系基本能力指標 Basic Ability Index
編號
Code
指標名稱
Basic Ability Index
本科目對應之指標
Correspondent Index
達成該項基本能力之考評方式
Methods Of Evaluating This Ability
1瞭解政治行為與政治互動的能力
Understanding political behavior and political interaction.
》出缺席狀況
》課堂討論與表現
》報告(含個人或小組、口頭或書面、專題、訪問、觀察等形式)
》作業成績
》紙筆測驗
》實作(含分組演練/合作等)
》資料蒐集與分析
》移地教學表現
2瞭解憲政體制與政法制度的能力
Understanding constitutional, political and legal systems.
  
3瞭解國際事務與國際組織的能力
Understanding international affairs and organizations.
》出缺席狀況
》課堂討論與表現
》報告(含個人或小組、口頭或書面、專題、訪問、觀察等形式)
》作業成績
》紙筆測驗
》實作(含分組演練/合作等)
》資料蒐集與分析
》移地教學表現
4理解意識型態與政治思想的能力
Understanding ideology and political thought.
  
5掌握專業外語與跨文化溝通能力
Enhancing foreign language and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skills.
  
6瞭解與參與公共事務的能力
Understanding and getting involved in public affairs.
》出缺席狀況
》課堂討論與表現
》報告(含個人或小組、口頭或書面、專題、訪問、觀察等形式)
》作業成績
》紙筆測驗
》實作(含分組演練/合作等)
》資料蒐集與分析
》移地教學表現
7理性批判與民主溝通能力
Developing skills in rational criticism and democratic communication.
》出缺席狀況
》課堂討論與表現
》報告(含個人或小組、口頭或書面、專題、訪問、觀察等形式)
》作業成績
》紙筆測驗
》實作(含分組演練/合作等)
》資料蒐集與分析
》移地教學表現
8領導統御與組織管理能力
Developing leadership and organizational skills.
  
9分析與決策能力
Developing analytical and decision-making skills.
》出缺席狀況
》課堂討論與表現
》報告(含個人或小組、口頭或書面、專題、訪問、觀察等形式)
》作業成績
》紙筆測驗
》實作(含分組演練/合作等)
》資料蒐集與分析
》移地教學表現
10論述表達能力
Training students to express their views and opinions clearly and effectively.
  
11解決問題能力
Developing problem-solving skills.
  
12掌握基礎研究方法的能力
Helping students master basic research methods.
  
二、指定教科書及參考資料 Textbooks and Reference
(請修課同學遵守智慧財產權,不得非法影印)
●指定教科書 Required Texts
授課教師將就相關書目部份擷取作為講授和指定閱讀內容。相關書目如下,將視實際修課人數與學生科系背景程度,於開學後依教學進度指定閱讀。
主要教科書
Schill, Daniel J.(edit) 2018. The presidency and social media : discourse, disruption, and digital democracy in the 2016 presidential election. Routledge.


Madia, Sherrie A. 2011, The Social Media Survive Guide for Political Campaigins. NJ: Full Court Press.(簡稱Survive Guide)
Chadwick, Andrew and Howard, Philip N. 2010. Routledge handbook of internet politics.London : Routledge.
翁秀琪/主編,2004,《台灣傳播學的想像》(上、下),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Iyengar Shanto. 2011, Media Politics. New York: W. W. Norton & Company.





●參考書資料暨網路資源 Reference Books and Online Resources
Borhlert, Eric. 2009. Bloggers on the Bus: How the Internet Changed Politics and the Press. New York: Free Press.
Clark, Jessica and Tracy Van Slyke. 2010. Beyond the Echo Chamber: Reshaping Politics Through Networked Progressive Media. New York: The New Press.
Herman Wasserman. 2010. Popular media, democracy and development in Africa. London: Routledge

Dick Morries著,張志偉譯,2000,《網路民主》,台北:商周出版社。
Lull, James 原著,陳芸芸譯,2004,《全球化下的傳播與文化》,台北:韋伯。
Sarah Oates著,楊雅婷譯,2008,《媒介與政治初探》,台北:韋伯。
Tim Jordan著,江靜之譯,2003,《網際網路的衝擊:網際空間與網際網路的文化與政治》,台北:韋伯文化。
Tomlinson, John原著,鄭棨元與陳慧慈譯,2005. 《最新文化全球化》,台北:韋伯。
吳淑俊,2010,〈無時不有、無所不在:年輕世代的數位生活〉,《新聞學研究》,104:259-265。
吳筱玫,2002,《網路傳播》,台北:智勝出版社。
胡 泳,2010,〈中國政府對互聯網的管制〉,《新聞學研究》,103:261-287。
胡元輝編,2010,《新聞革命進行式—全球崛起的公民媒體》,台北:先驅媒體社會。
孫曼蘋,2011,〈在地發聲、媒介素養與社區行動—彰化縣員林鎮《員林鄉親報》之個案研究〉,《新聞學研究》,108:59-102。
陳蓉怡、蔡韻竹,2011,〈選區溝通的新管道:選民與立委的電子郵件接觸〉,《台灣民主季刊》,8(1):83-131。
彭芸,2001,《新媒介與政治:理論與實證》,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鈕則勳,2002,《競選傳播策略:理論與實務》,台北:韋伯出版社。(理論部份)
鈕則勳,2005,《政治廣告,理論與實務》,台北:揚智。
劉世鼎、勞麗珠,2010,〈網絡作為澳門的另類公共領域〉,《新聞學研究》,102:253-293。
羅世宏,2009,〈自由報業誰買單?新聞與民主的再思考〉,《新聞學研究》,95:213-238。
三、教學目標 Objectives
廣義新媒介可包括新的傳播內容、新的傳播類型及新的傳播管道;並且與過往由專業媒介集團或新聞專業人士所主宰產製的大眾媒介,彼此相互區隔。從政治溝通理論的層次來看,網路時代下的溝通特徵和傳播效果,與過往已知的傳播理論不同,特別是在政治傳播的層次更是如此,但現有對此的相關探討論述仍不多見。其次,在實然面上,近期以來新媒介在民主政治及非民主各國政治民主化過程中,已陸續扮演關鍵性的角色,不論是發源於非洲、中東世界的茉莉花革命與阿拉伯之春,或者是發生在老牌民主國家的政治事件,如英國學生抗爭或美國的佔領華爾街、佔領華府行動都是如此。

本課程冀望學生對於現階段新媒體、新科技蓬勃發展後的可能轉變有所掌握,特別是新媒介對於民主溝通與民意表達層次上的影響。多數學生可能慣於使用各種新媒介,卻不曾深思新媒介在民主體制中,各種新媒介對於政治訊息的傳遞形式與內涵變化等所帶來的可能影響。開啟大學生對於民主訊息、新媒介溝通等現代公民有關民主運作、媒介訊息的關注、思辨和分析能力,是本課程開設和課程設計的主要動機。

「新媒介與政治」是政治學系為因應時勢變化所開設的選修課程,本課程也歡迎本校其他學系各年級同學選修。最主要的開課用意是希望藉由上課的引導,啟發學生隨時留意政治趨勢、媒介變化潮流的最新發展
本課程旨在探討各新興的媒介管道、型態和內容,其可為現存政治體制帶來的維持或改變效果(潛能)。
預計以二至三週進行一主題,介紹新媒體的理論、政治運用、最新發展等實際情況。包括政府部門或政治人物的新媒介使用及效果評估、新型態公民論壇等政治溝通管道。

本課程期望藉由結合相關理論介紹、時事分析、案例討論、影片欣賞,課群聯合活動等安排,帶領學生及早體認新媒介對於現實或未來政治運作可能帶來的正反衝擊,了解媒介在公民社會和政治體系內的角色定位和作用。另外,為培養學生的社會關懷能力,學生主動發掘問題或實際參與相關的社會活動時,都可獲得額外的鼓勵。


This course focuses on both the theories of internet(also new media)and exercises of internet in the Taiwan political system. Undergraduate students are expected to pursue the subject in greater depth through reading and experiences of those practices.
四、課程內容 Course Description
整體敘述 Overall Description
本課程將由「數位移民」(老師)與「數位原住民」(修課同學),經由理論與實際經驗的相互分享的方式來進行。

由授課教師講解理論或跨國比較;修課同學分享相關使用經驗與回饋。
會有數次演講跟校外參訪,具體時間正與講者確認中待開學後公布
課程順序可能因演講及參訪活動調整時間

第一次上課討論課程進行及評分方式,修正後的授課大綱將公佈於Moodle。請自行上網確認

參訪及演講將視學校經費補助狀況調整
●分週敘述 Weekly Schedule
週次 Wk 日期 Date 課程內容 Content 備註 Note

1

3/4 相見歡
課程介紹與評分方式討論
學習互動:說說你心中的新媒介

2

3/11 【2016】總統大選:Media Use Presidency and Social Media:Part1

3

3/18 【2016】總統大選:Media Effect Presidency and Social Media:Part2

4

3/25 【2016】總統大選:Candidate Discourse in Social Media Presidency and Social Media:Part3

5

4/1 學期交流周
  

6

4/8 【2016】總統大選:Social Message and Context Presidency and Social Media:Part4&5

7

4/15 演講:新媒體*新選舉*新政治
講者 威肯公關總經理 吳秀瓊
  

8

4/22 暫定 電視台參訪

(分組?個人?)課堂活動:台灣政治人物的新媒介使用
請按照研究對象的媒介使用狀況、訊息性質、論述內容、效果等分項評估
  

9

4/29 期中考周
彈性進度 演講/校外參訪/電影欣賞
確定日期、集合地點時間另行公告

10

5/6 期末分組報告計畫 請前一周繳交分組名單及題目   

11

5/13 新媒介X政黨(有課堂討論)

Media Politics

12

5/20 演講:網路輿論監控(暫定)
  

13

5/27 新媒介x社會運動
陳婉琪等,2016。"網路社會時代的來臨?太陽花運動參與者的人際連帶與社群媒體因素初探",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38(4):467-501。
Aelst, Peter Van and Stefaan Walgrave. "New Media, new movements the role of the internet in shaping the anti-globalization",
Strategic Communication, Social Media and Democracy. Ch.13

14

6/3 新媒介x政治研究
「線上」政治研究的潛力與限制
  

15

6/10 新媒介在非民主國家   

16

6/17 期末成果報告1 依修課人數彈性調整

17

6/24 期末成果報告2   

18

7/1 彈性進度   
五、考評及成績核算方式 Grading
配分項目 Items 次數 Times 配分比率 Percentage 配分標準說明 Grading Description
分組作業130%

個人或分組報告 分組至多三人,4月22日計畫口頭報告,前一周須提交題目及名單以便編排順序。

A.分組經營一個粉絲專頁,可以是行銷一個政治人物、政治理念或其他,將粉絲團視為你專屬的行銷通路
可以轉載,可以自行創作訊息短片,但須顧及內容品質與一致性,
且禁止以羶色腥手法吸引粉絲
以內容主題的內容品質(40%)、主題一致性(30%)、更新頻率、粉絲數、按讚分享數、回饋數(共30%)作為評分項目。





心得報告110%參訪或演講心得1篇,至遲需於6月19日以前繳交。

每篇字數不得少於1500字。

真心提醒:潦草的心得也可能拿到不及格的成績!
課堂參與 40%(課堂討論後可能修正)
評分項目含出席、發言、上課參與程度及其他特殊表現。
1.本課程將配合上課進度,規劃多次課堂參與活動,相關表現計入本項成績

2.本學期缺席(含遲到)以5次為上限,超過次數者 本項成績以0分計算
缺席包含遲到、病假、公假、事假、天冷/天熱睡過頭、失戀情緒不佳等一切缺席常見理由。

3.演講參訪當日必點名(不接受遲到補點,請勿遲到)
期末作業120%(2019.2.24課堂討論後修正)

採開放式回家作業形式
配分比率加總 100%  
六、授課教師課業輔導時間和聯絡方式 Office Hours And Contact Info
●課業輔導時間 Office Hour
星期一13:00-15:00
或另約時間



為確保服務品質,皆請事前預約
●聯絡方式 Contact Info
研究室地點 Office:教師研究一樓 P211室 EMAIL:circe@scu.edu.tw
聯絡電話 Tel:02-28819471分機6285 其他 Others:
七、教學助理聯絡方式 TA’s Contact Info
教學助理姓名 Name 連絡電話 Tel EMAIL 其他 Others
八、建議先修課程 Suggested Prerequisite Course
九、課程其他要求 Other Requirements
十、學校教材上網及教師個人網址 University’s Web Portal And Teacher's Website
學校教材上網網址 University’s Teaching Material Portal:
東吳大學Moodle數位平台:http://isee.scu.edu.tw
教師個人網址 Teacher's Website:
其他 Others:
十一、計畫表公布後異動說明 Changes Made After Posting Syllabus
第一次課後修改經討論後將修改評分規則或課程安排


修改後的教學大綱&配分標準將公告於此,請自行上網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