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吳大學教師授課計劃表

檔案產生時間:2019/9/26 下午 03:12:07
本表如有異動,於4小時內自動更新
一、課程基本資料 Course Information
科目名稱 Course Title:
(中文)當代中國政治思想
(英文)CONTEMPORARY CHINESE POLITICAL THOUGHT
開課學期 Semester:108學年度第1學期
開課班級 Class:政四A
授課教師 Instructor:謝政諭 HSIEH, CHEN-YU
科目代碼 Course Code:BPO42401 單全學期 Semester/Year:單 分組組別 Section:
人數限制 Class Size:50 必選修別 Required/Elective:選 學分數 Credit(s):3
星期節次 Day/Session: 三789  前次異動時間 Time Last Edited:108年06月18日10時25分
政治學系基本能力指標 Basic Ability Index
編號
Code
指標名稱
Basic Ability Index
本科目對應之指標
Correspondent Index
達成該項基本能力之考評方式
Methods Of Evaluating This Ability
1瞭解政治行為與政治互動的能力
Understanding political behavior and political interaction.
》課堂討論與表現
》報告(含個人或小組、口頭或書面、專題、訪問、觀察等形式)
》作業成績
》紙筆測驗
2瞭解憲政體制與政法制度的能力
Understanding constitutional, political and legal systems.
》課堂討論與表現
》報告(含個人或小組、口頭或書面、專題、訪問、觀察等形式)
》作業成績
》紙筆測驗
》學習綜合表現
3瞭解國際事務與國際組織的能力
Understanding international affairs and organizations.
》團隊參與
》學習綜合表現
4理解意識型態與政治思想的能力
Understanding ideology and political thought.
》課堂討論與表現
》報告(含個人或小組、口頭或書面、專題、訪問、觀察等形式)
》作業成績
》紙筆測驗
》團隊參與
》學習綜合表現
5掌握專業外語與跨文化溝通能力
Enhancing foreign language and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skills.
》報告(含個人或小組、口頭或書面、專題、訪問、觀察等形式)
》外文閱讀
6瞭解與參與公共事務的能力
Understanding and getting involved in public affairs.
》作業成績
》團隊參與
》學習綜合表現
7理性批判與民主溝通能力
Developing skills in rational criticism and democratic communication.
》課堂討論與表現
》報告(含個人或小組、口頭或書面、專題、訪問、觀察等形式)
》作業成績
》紙筆測驗
》資料蒐集與分析
8領導統御與組織管理能力
Developing leadership and organizational skills.
》報告(含個人或小組、口頭或書面、專題、訪問、觀察等形式)
》團隊參與
》學習綜合表現
9分析與決策能力
Developing analytical and decision-making skills.
》課堂討論與表現
》報告(含個人或小組、口頭或書面、專題、訪問、觀察等形式)
》學習綜合表現
10論述表達能力
Training students to express their views and opinions clearly and effectively.
》課堂討論與表現
》報告(含個人或小組、口頭或書面、專題、訪問、觀察等形式)
》作業成績
》紙筆測驗
》團隊參與
》學習綜合表現
11解決問題能力
Developing problem-solving skills.
》課堂討論與表現
》報告(含個人或小組、口頭或書面、專題、訪問、觀察等形式)
》團隊參與
》學習綜合表現
12掌握基礎研究方法的能力
Helping students master basic research methods.
》課堂討論與表現
》報告(含個人或小組、口頭或書面、專題、訪問、觀察等形式)
》作業成績
》團隊參與
》學習綜合表現
二、指定教科書及參考資料 Textbooks and Reference
(請修課同學遵守智慧財產權,不得非法影印)
●指定教科書 Required Texts
1. 余英時. 1990,中國近代思想史中的激進與保守, 台北:歷史月刊. 6-8號
2. 李澤厚. 啟蒙與救亡的雙重變奏, 載:中國現代思想史論. 台北: 谷風(東大),頁7-57
3.鄒讜. 1994,二十世紀中國政治4: 二十世紀中國政治與中國文化,香港: 牛津,
頁41-56
4.魯迅. 阿Q 正傳
5.Fairbank:1987,The Great Chinese Revolution 1800-1985:PartⅠ Late Imperial
China: Some Theoretical Approaches, P.P.39-45
6.余英時、金耀基、張灝等,2002,百年來海峽兩岸民族主義的發展與反省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東大
7.劍橋世界近代史第八冊,1999,美、法革命與立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
8.中共文獻: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
9.張君勵、唐君毅、徐復觀、牟宗三,1985,為中國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民主評論9:1;唐君毅:中華人文
與當今世界(下),臺北:學生書局,頁865-929
10.石之瑜、李念祖,2002,當代台灣憲政文化省思,臺北:五南,ch1。
11.鄧正來,2006,中國法學向何處去,北京:商務。
討論:憲政的思想因素

12.黃仁宇等著,1992,現代中國的歷程,台北:華視文化公司。
13.劉擎編,權威的理由:中西政治思想與正當性觀念,北京:新星出版社。
14.佛朗西斯•福山著作、,黃勝強、許銘原譯,2007,國家構建:21世紀的國家治理與世界秩序,北京:中國 社會科學出版社。



●參考書資料暨網路資源 Reference Books and Online Resources
三、教學目標 Objectives
一、 教學目標:
本課程重點在於探究當代中國政治思想與實施的困難與落差,此問題不僅是一政治思想邏輯的辯論,亦是一制度的選擇問題。
本課程進一步將從現代英、美、日等國家的政治思想發展經驗中理出「帝國主義」、「民族主義」、「共產主義」、「自由主義」、「憲政主義」等政治思想對應於制約當代中國政治思想發展的「天朝世界觀」、「道統、正統觀」與當代的「革命意識」、「認同危機」、「現實主義」等思想文化之因素,從而檢證百年來海峽兩岸政治思想的落點何在。

Contemporary chinese political thought

The purpose of this course gives a focus on why the implementation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political thought has met so many difficulties in the country. This issue is not merely a debate of logic on political thought or “a selection of the systems”.
The course has found political thought on Imperialism, nationalism, communism, liberalism, and constitutionalism in the England, American and Japan experience in contemporary politics, and compared them with the traditional thoughts that has been restraining with Chinese political thought development—the view of homeostatic system, orthodoxy and dao-tong, and with the corresponding cultural factors of the day—“revolution consciousness”, “the crisis of national identity”, and “realism”. Thereby we examine the meaning of the cross straits in the past century.

四、課程內容 Course Description
整體敘述 Overall Description
上課前先討論章節選擇
第一章 緒論:當代中政思研究模型
參考書目:1. 余英時. 1990,中國近代思想史中的激進與保守, 台北:歷史月刊. 6-8號
2. 李澤厚. 啟蒙與救亡的雙重變奏, 載:中國現代思想史論. 台北: 谷風(東大),
頁7-57
3. 金觀濤.劉青峰. 1987,興盛與危機,台北:谷風,頁20-69
4.郭湛波.近五十年中國思想史,香港:龍門書局
5. Cohen, 林同奇譯,1991,在中國發現歷史,台北:稻鄉。
6.李劍農,1971,中國近百年政治史,台北:商務。
討論:政治變遷的手段與目的

第二章:傳統與當代中國天朝世界觀
一. 天朝模型世界觀的改變
二. 傳統VS.西化VS.反西化的思潮交互激盪
三 當代中國的三次文化宣言
參考書目: 1.Morgenthaw,1985 Politics among nations:chap5:Imperialism p.p58-85
2.殷海光. 中國文化的展望 第一章 :天朝模型的世界觀,頁1-26
3.鄒讜. 1994,二十世紀中國政治4: 二十世紀中國政治與中國文化,香港: 牛津,
頁41-56
4.魯迅. 阿Q 正傳
5.Fairbank:1987,The Great Chinese Revolution 1800-1985:PartⅠ Late Imperial
China: Some Theoretical Approaches, P.P.39-45
6.黃仁宇,1993,現代中國現代中國及其在世界上的地位,載氏著:中國大歷
史,台北:聯經,頁323-360
討論:政治思想與政治結構的問題

第三章: 民族主義的發展、類型與中國的覺醒
一. 救亡與啟蒙的需求與變遷
二. 民族意識的復興、發展與反思
參考書目: 1.陳儀深. 20世紀上半葉中國民族主義的發展,頁 37-65載中研院近史所
,1994, 認同與國家
2.王鵬令. 1997,試說 中國民族主義的源,載 王鵬令主編:民族主義與中國前途,
台北:時英 頁86-139
3.祖治國. 1998, 民族主義思潮的興起,載氏著:90年代中國大陸的新保守主義
4.Lucian Pye(白魯恂). : 中國民族主義與現代化,二十一世紀雙月刊
1992年2月,頁 13-26
5.徐迅,1998,中國民族主義問題,載氏著:民族主義,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
社,頁127-156
6.余英時、金耀基、張灝等,2002,百年來海峽兩岸民族主義的發展與反省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東大
7.劉青峰編,1994,民族主義與中國現代化,香港:中文大學
8.江宜樺,1998,自由主義、民族主義與國家認同,台北:揚智討論:兩岸民族主義與全球化問題
第4章兩岸認同觀的「千層」辯證發展..謝政諭,2007,《文化、國家與認同:打造兩岸「民族新肚臍」》,台北:幼獅。
第四章: 革命主義與兩岸政治
一. 革命主義(思想)的興起、作用
二. 革命與改革及其在中、美、法的反思
三當前兩岸政黨的革命意識
參考書目: 1.孫中山. 1989,中國革命史,國父全集(二),台北:近代中國, 頁 354-363
2.章開沅. 1990,法國大革命與辛亥革命,載 劉宗緒主編,法國大革命二百週年,北京
三聯,頁64-80
3.孫隆基. 1994,兩個革命的對話,1789&1911.上、下,香港中文大學主編,21世紀雙月
刊,22, 23期
4.鄒讜. 1996,讀《告別革命》21世紀,33期
5.李澤厚.劉再復.告別革命-二十世紀中國對談錄,台北:麥田,頁161-170
6,袁偉時,2006,現代化與歷史教科書,香港:爭鳴月刊,第341期。
7.劍橋世界近代史第八冊,1999,美、法革命與立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
討論:當代政治人物與革命思想:孫中山、蔣介石、毛澤東、鄧小平、李登輝、江澤民、習近平、蔡英文

第五章:意識形態的對立vs.兩岸的「啟蒙運動」
一. 思想史上的因素
二.意識形態價值與國家發展戰略的因素
參考書目: 1.李澤厚. 試談馬克思主義在中國. 載: 中國現代思想史論. 台北: 谷風(東大),頁
172-248
2.李大釗. 1919,青年與農村
3.張益民. 1996,現代化變遷中的土地改革,載:許紀霖主編: 中國現代化史,上海:
三聯,頁 452-475
4.林毓生. 1995,20世紀中國的反傳統思潮與中式馬列主義及毛澤東的烏托邦
主義,載:新史學第六卷第三期,頁 95-154
5.毛澤東. 1945,論聯合政府,載: 毛澤東選集第三卷,頁 978-1048
6.Tsou , Tang , 1969, America's Failure in China , 941-50 , ch6 : The American Image of
Chinese Communism and the American Political Tradition P.P.176-236
7.馮友蘭. 1996,毛澤東和中國現代革命,載氏著:中國現代哲學史,ch7,香港:中華.
頁143-178
8.中共文獻: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
9.吳安家. 1999,中共統治五十年的理論與實際, 載國統會等主辦:
中共建政與兩岸分治五十年,學術研考會論文集,頁1-18。
10.丁學良,1992,共產主義後社會中的「主義」-從中國的經驗看,載周雪
光主編,當代中國的國家與社會關係,台北:桂冠,頁29-51
11.Burstein, D & Keijzer, Arne ,1998,Big Dragon
12. 胡適,1930,我們走那條路及介紹我自己的思想二文,載胡適文存第四集。
13. 陳儀深,1997,國民黨統治下的自由主義,載氏著:近代中國政治思潮,稻鄉,頁113-145。
14. 江宜樺,1999,台灣自由主義思想的發展與困境,自由、平等與社會正義研討會,頁1-49。
15. 甘陽,1997,評中國90年代保守思潮—反民主自由主義還是民主的自由主義,21世紀雙月刊,總第39期,頁4-17。

第六章:自由主義與中國文化—兼論若干新儒家思想
1. Lucian W.Pye(白魯恂)1985:ch.7 China: The Illusion of Omnipotence, in Asian Power And Politics, p.p.182-214.
2. Theodore W De Bary(狄百瑞),陳立勝譯,2003,亞洲價值與人權,台北:正中。
3. 余英時,1992,中國近代個人觀的改變,載氏著:中國文化與現代變遷,三民,頁167-205。
4. 張佛泉,1995,人權與人義,載氏著:自由與人權第八章,商務,頁239-264。
5. 謝政諭,2003,中西文化中的人義與人權及其發展—一項後設理論的反思,香港浸會大學主辦,21世紀中華文化世界論壇論文,頁1-20。
6. 張灝,1982,新儒家與當代中國的思想危機,載傅樂詩等著:保守主義,臺北:時報,頁369-397。
7. 張君勵、唐君毅、徐復觀、牟宗三,1985,為中國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民主評論9:1;唐君毅:中華人文與當今世界(下),臺北:學生書局,頁865-929。
8. 鄒讜,1994,20世紀中國政治與中國文化,載氏著20世紀中國政治,香港:牛津,頁41-56。
9. 金耀基,1996,中國的現代性與民主發展的前景:論民主與文化之關係,紀念殷海光先生學術基金會主辦,跨世紀台灣民主發展問題學術研討會論文,頁1-12。
10. 何信全,1996,徐復觀論儒學與自由民主,載氏著儒學與現代民主-當代新儒家政治哲學研究,頁131-150。
第七章:憲政主義在兩岸的發展與困局
1. Nathan A.J. 1994,黎安友著,姜靜寬譯:中國的民主第六章,中國憲法傳統中的政治權利,臺北:五南,頁157-190。
2. 梁啟超,2000,單一國體與聯邦國體之可能,范中信選編:梁啟超法學文集,中國政法大學出版,頁322-340。
3. 王聿均,民初聯省自治之理論與實際,香港珠海學院亞洲研究中心主辦「中國的過去、現在與未來」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93-109。
4. 胡春惠,1994,聯邦主義與民國初年的分與合,聯合報文化基金會主辦:中國歷史上的分與合學術研討會論文,頁1-16。
5. 施正鋒主編,2004,迎戰全球化,台餐向前走—憲政改革,臺北:國展會,ch1.2。
6. 蘇永欽,1987,分裂國家的統一憲法,政大法學評論第36期,頁137-156。
7. 石之瑜,1992,論社會主義法治與憲政主義法治之統一可能,東亞季刊第23卷第4期,頁58-71。
8. 趙永茂,1991,地方分權理論之建構與爭議,台大政治系:政治科學論叢第3期,頁155-183。
9. Blecher Marc, 1997,ch8. Politics, in China Against The Tides, Washington: Pinter, p.p.201-222.
討論:憲政的現實因素
第八章:北京共識vs.華盛頓共識
斯蒂芬哈爾珀(Stefan Halper,2010)說,1999年發生在美國的911事件,受到來自回教激進組織的國際恐怖主義攻擊之後,全球以美國為中心的「華盛頓共識」的美國領導地位受到動搖。北京當局趁勢而起,北京政學人士不斷說「全球化使地球縮小」,「中國的崛起欲使西方縮小」,從而提出「北京共識」,也就是「國家資本主義的競爭優勢」,打破了視「經濟自由與政治自由」為正宗的西方資本主義發展的鐵律,「中國的『威權模式』將主導21世紀」!向「華盛頓共識」挑戰。
1.吳敬璉、俞可平、美國羅伯特福格等著,2014,《中國未來30年》,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
2.李稻葵,2014,〈對未來30年的展望〉,吳敬璉、俞可平、羅伯特˙福格爾等著,《中國未來30年》,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頁44-52。1.
3.Halper, Stefan(斯蒂芬哈爾珀),2010,《北京說了算?―中國的威權模式將如何主導二十一世紀》,新北市:八旗文化。
4.福山(Francis Fukuyama)著,毛俊杰譯,《政治秩序與政治衰敗:從工業革命到民主全球化》,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5,
5.Allison, Graham T ,Destined for war: can America and China escape Thucydides's trap?2017, Boston: Houghton Mifflin Harcourt.
6.Zachmann, U. Matthias , 2013,〈東亞的未來(1937-1945):「大東亞」概念對中日關係的重新審視〉,復旦大學文史研究院編,《民族認同與歷史意識:審視近現代日本與中國的歷史學與現代性》,北京:中華書局。頁264-278。
7.濱下武志,《亞洲價值、秩序與中國未來—後國家時代之亞洲研究》,台北:中研院東北亞區域研究,2000。
8.白永瑞著,朱霞譯,<走向東亞共同體之路七個相關問題意識>,《延邊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年10月,第46卷第5期,頁27-71。
分週敘述 Weekly Schedule
五、考評及成績核算方式 Grading
配分項目 Items 次數 Times 配分比率 Percentage 配分標準說明 Grading Description
出席1120% 
平時作業130% 
期末報告150% 
配分比率加總 100%  
六、授課教師課業輔導時間和聯絡方式 Office Hours And Contact Info
●課業輔導時間 Office Hour
週四13:30-15:20
●聯絡方式 Contact Info
研究室地點 Office:D0627 EMAIL:cyshie@scu.edu.tw
聯絡電話 Tel:28819471-6276 其他 Others:
七、教學助理聯絡方式 TA’s Contact Info
教學助理姓名 Name 連絡電話 Tel EMAIL 其他 Others
八、建議先修課程 Suggested Prerequisite Course
九、課程其他要求 Other Requirements
重視課堂討論
十、學校教材上網及教師個人網址 University’s Web Portal And Teacher's Website
學校教材上網網址 University’s Teaching Material Portal:
東吳大學Moodle數位平台:http://isee.scu.edu.tw
教師個人網址 Teacher's Website:
其他 Others:
十一、計畫表公布後異動說明 Changes Made After Posting Syllabus